翻譯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翻譯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文化上有很大差異,很多句子的表達方式不一樣,而正因此造就了翻譯的難度,但其實在翻譯句子的時候適當運用某些變通手段可以對翻譯的準確度有很大提高。介紹一下對于不同的文件類型,在翻譯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在翻譯文言文時。
首先,要準確地理解原文,同時要用規范的現代漢語譯出來。準確地理解原文,是進行今譯的基礎。原文理解錯了,譯文當然就不能準確。例如,君將哀而生之乎?
這句中的“生”是使動用法,若不能理解它的用法,翻譯時肯定會出問題。 還有一點,古漢語的一些詞,有常見意義,也有特指意義,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要
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意義。
其次:古今漢語相比較,不同的是詞語以及詞語的搭配有所不同,句子結構有所不同。遇到古今漢語有所不同,不能逐字逐句地對譯的地方,要妥善處理。 例如,
《桃花源記》中的兩句話: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兩句話并不難懂,但是翻譯時卻并不容易,就單個詞來說,“芳”就譯為“芳香”,“鮮”可以譯為“新
鮮““美”可以譯為“美麗”,“繽紛”大致可以譯為“繁多”。但是,問題在于,把這些詞語翻譯出來以后,在現代漢語中不能互相搭配。若碰到這種情
況,翻譯時就要靈活些,在不損害原意的前提下,調整詞語的搭配關系,使它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
再次:要注意古代漢語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方式的特點。 一般來說,古漢語的表達要比現代漢語簡略一些,因此,在譯為現代漢語時,有進要加一些詞語或句子,使意
思表達得比較完整。
最后:在準確表達原文意思的基礎上,盡量保持原文風格。
二:新聞翻譯中的問題
一般問題
-標題全部大寫,題目不能太長,部分內容可在導語中補譯。
-導語頂格寫、加粗,有些譯者不看格式要求,或者看了沒有留意對格式的要求。
- 口播新聞盡量不要用括號,否則念起來不連貫。
另外,建議字體及大小最好約定一下。下面具體詳述一下
1.時間問題 (When)
成稿時間總在播出時間之前。在翻譯時,需要將時間假設為播出時間(即周日),并對文中的時態作相應調整,如文中的“上個月”、“前天”等。原文中的上午
例一:Sept. 26-30
參考: September 26th to 30th
新聞中最好不要用縮略語,日期也用序數詞,這樣念起來會更不容易出錯。
2.地點(where)
新聞中常用的地名、機構名稱,如政務中心、國際會展中心等已經有相對固定的譯法。剛介入新聞翻譯的譯者要熟悉這些,最好能列一個表,供大家參考。建議大家
有空看看網上別人是怎么翻譯的。另外,臺灣地名及西藏、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等地名都不是用漢語拼音。
3人物 (Who)
- 職務名稱,如調研員、巡視員等。
- 臺灣人名不是用漢語拼音。
- 日本人名的日語發音。一般日本人名片的正面就有日語發音,或者在名片反面是英語,
- 外國人名直接用外文。
在新聞翻譯中要注意的還有很多。詳情請咨詢廣州林木翻譯服務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