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童年記憶的《哈利波特》的譯者馬愛農分享自己與翻譯的故事
承載童年記憶的《哈利波特》的譯者馬愛農分享自己與翻譯的故事
廣州林木翻譯近日了解到,幾日前,那部承載了很多人童年記憶的《哈利·波特》譯者馬愛農,現身南大仙林校區,與學子們分享了自己與文學翻譯的淵源故事。文學翻譯的難度在于我們需要傳達的是作者的想象和情感,尤其是那些不存在的作者憑空猜想的最難翻譯。 馬愛農大師在提到她的著名譯作《哈利·波特》系列時也提到了這一問題。她說:“最難翻譯的當屬那些神奇的咒語了”。
馬愛農是南京人,她的翻譯工作始于在南大讀書的最后一年,她的編輯學老師要求遞交一份模擬出版選題報告。當時,她不可自拔地愛著《綠山墻的安妮》英文原著,就用它做了選題。后來,老師真的將選題提交給出版社。于是,馬愛農便開始了第一次正式文學翻譯,她說道:“我要感謝南大給我這樣的機會。”此外,馬愛農爺爺是商務印書館譯審,為幫助孫女譯書,專程從北京趕到南京。
馬愛農表示,“翻譯讓我開闊眼界,和遙遠地方的美好存在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
提到《哈利·波特》,馬愛農首先表達了對前輩翻譯家曹蘇玲由衷的敬意,曹蘇玲老師翻譯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前半部分,并確定了幾個重要人名和物名的譯法。對譯者來說,最難翻譯的則要數那些神奇而無處不在的“咒語”。因為,這些“咒語”前所未有,不可能在任何字典中查到。為此,她和妹妹馬愛新費了很多功夫,希望能將它們表達得既接近咒語的實際意義,同時又短促有力,念起來朗朗上口。在講座中,她向學子展示了她認為翻譯得比較傳神有效的“咒語”。
無論什么類型的翻譯,都應忠實原文。尤其是文學翻譯,譯者在翻譯中應盡量避免加進個性化的東西,除非其與原作者的風格一致;優秀的譯者,應盡量“消失自我”,成為隱身代言人。
《哈利·波特》一部承載了童年記憶的作品,翻譯時,想來譯者也能切實感受到魔法世界的神奇。翻譯讓生活充滿樂趣!了解更多,請點擊:www.xuewenduo.com.
2014年6月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