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直譯與轉化翻譯
機械直譯與轉化翻譯
作為林木翻譯廣州翻譯公司的一名審校人員,從業十幾年來,翻譯過不下幾千萬字,審校過的文字更是不勝枚舉。審校工作過程中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問題,最讓人頭疼的是“機械直譯”現象。
我們先以英中類的翻譯舉個例子(日后也會在空閑時請求其他語種的審校同事列舉一些日語、韓語、法語、阿拉伯語等語種的不當翻譯例句),大家共同分析“機械直譯”的現象,以資借鑒。
原文:One of the first questions that arises is how do I segment markets based on attributes I cannot easily
observe from the outside? For example, how do I know whether an organization is an early adopter or
laggard without investing a tremendous amount of research (that often leads to ambiguous answers
anyway)? How do I know how price sensitive a company's buying center is? Or what really drives value
in a certain organization?
譯文:由此產生的第一個問題是,基于我從外部無法輕易觀察到的屬性,我是如何進行細分市場的。例如,我是如何知道某個組織是否是一個早期采用者或者沒有進行大量研究投資的落伍者(不管怎樣,這往往會導致模棱兩可的回答。)?我是如何知道一個公司采購中心的價格敏感度?或者,在某個特定組織中,什么才能真正地驅動價值?
從上面的譯文來看,譯者對這段話的含義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卻有沒有到位。翻譯不當是必然的。One of the first questions that arises,意在說明會先產生一系列問題,而其中之一是……;而‘how do I segment markets based on attributes I cannot easily observe from the outside’,對應的譯文居然是“基于我從外部無法輕易觀察到的屬性”,God!既然是無法輕易觀察到,那又如何“基于”呢?
翻譯不等于“Word by Word Translation”,更不等于查字典。如果沒有做基本的轉化,譯文乍看上去似乎是可以,但細思考,根本不知道譯文在說什么。
單從這一句話里面,就可以看出三個問題:a. 理解不準確;b. 表述不準確;c. 缺少必要的轉換。
較好的譯文:
由此會首先產生一系列問題,其中之一是,我無法從外部輕而易舉地觀察到市場特征,那我該怎樣細分市場呢?例如,在沒有投入大筆研究資金的前提下,我怎么才能知道一家機構是早期接受者還是落伍者呢(答案總是不明確的)?我該怎樣才能知道某家公司采購中心對價格的敏感度?一家機構中,真正在驅動價格的是什么因素呢?
林木翻譯廣州翻譯公司認為:譯事無小事,慎重對待之。
林木翻譯廣州翻譯公司官網:www.xuewen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