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怎么翻譯?
“抗日”怎么翻譯?
今年是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9月3日中國將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我們都知道抗日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和平來之不易,中國人熱愛和平反對戰爭,大閱兵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和開創未來。“抗日”一詞就是各類對外宣傳和紀念活動中的關鍵詞,那么如何準確地將這個詞翻譯成英文呢,這將成為一個重點思考的問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譯法,但是林木翻譯公司認為無論哪一種譯法都應該能體現出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性,進而起到對外傳播的效果。今天林木翻譯公司為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首先:抗日可以直接直譯為“anti-Japanese”嗎?我們知道說到抗日,大家可能想到的是反對日本,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我們反對的是日本侵略者,我們舉行的抗日活動是正義的“反抗侵略”的活動。英文前綴“anti-”(即“反”)后面加上民族或人民構成的復合詞(如“anti-American” “anti-Chinese”等),經常與非理性的、情緒化的事件或行為搭配,如“anti-Japanese protest”(反日游行)、“anti-Japanese flag burning”(反日焚燒日本國旗)等。
鑒于此,官方機構給出了了兩種參考譯法,即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或者counter-Japanese。
與“anti-Japanese”不同,“resistance”(反抗)包含著非常正面的內涵,一看便知指的是“反抗侵略”。例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翻譯為“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國外讀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哪一方是侵略者,哪一方是正義方。而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其他同盟國開展的各種反法西斯、反納粹活動,英語的表述也經常用“resistance”。因此,將“抗日”一詞譯為“resistance”,跟其他同盟國用同樣的術語,有利于加強外國讀者眼中中國作為同盟國重要成員、維護世界正義力量的形象。
古語有云,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應該正視歷史,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從而變得更好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