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翻譯公司淺談翻譯理論之五
廣州翻譯公司淺談翻譯理論之五
廣州翻譯公司林木翻譯接著給大家淺談翻譯理論,林木翻譯曾與大家分享了嚴復的“信、達、雅”翻譯三原則,魯迅“寧信而不順”原則、許淵沖的“競賽論”以及傅雷老先生的“神似論”。今天林木翻譯就來給大家談談林語堂先生的翻譯理論。
林語堂,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從1935年的《吾國與吾民》,到1964年的《逃往自由城》和1967年的《中國繪畫理論》,各種著作及譯作一共三十二部,全是英文書:其中包括論述、散文、詩詞、小說和傳記,其中有翻譯也有創作。從宏觀的角度看,林語堂在海外的這個時期,他本人就象征了"翻譯"。他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是翻譯的化身。因此林語堂的翻譯不僅是文字上的功夫,而是通過人際關系作多樣性的活動,把中國人的情感、思想以及生活輾轉傳給西方讀者,使他們能夠了解和欣賞。 林語堂將翻譯作一門藝術來做,以對藝術家的心態對待翻譯作品,以藝術家的手筆雕鑿出譯品。他提倡的“美”的翻譯標準實際上是與自身的性格氣質,生活態度高度統一。
其實,林氏譯論體精用宏,英蕤窈窕,元氣淋漓。他不光討論了翻譯的實質,標準,還具體而微地論述了翻譯的技巧,風格的移譯以及可譯不可譯等問題。“林語堂的這篇文章(《論翻譯》)內容十分豐富,說理服人,可以說在翻譯問題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他將嚴復的‘譯事三難’的理論繼承下來,加以發展,不僅奠下了我國翻譯理論的基礎,還啟發了后來的翻譯工作者。50年代和60年代的翻譯理論基本上沒有超出嚴復和林語堂這兩位大師所討論過的范疇,所異者只是表達方式而已。”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了,林木翻譯希望大家可以抽出點時間去感受下林語堂先生的著作,言辭的簡約,意義之深刻。
更多翻譯理論請咨詢廣州專業翻譯公司--林木翻譯。林木翻譯:www.xuewenduo.com 。